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CMA CNAS检测报告
来源:健明迪检测
公司简介
健明迪检测提供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是指一类在水中不解离,不生成离子的表面活性剂,报告具有CMA,CNAS认证资质。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是指一类在水中不解离,不生成离子的表面活性剂。它们的分子中同时含有亲水基团和疏水基团,因其整体结构不对称,所以一端容易溶于水,另一端则易溶于油或者与固态物质结合。在溶液中,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主要以分子状态存在,其表面活性来源于分子内部的两亲结构。
这类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润湿、乳化、分散、增溶和洗涤等性能,且与其他类型(如阴离子、阳离子或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相容性好,毒性较低,生物降解性较好,因此在日用化工、石油工业、纺织工业、造纸工业、食品工业以及医药等领域有广泛应用,例如常见的吐温系列、司盘系列、聚氧乙烯醚类等都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检测标准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标准主要包括其物理化学性质、性能指标、应用性能以及安全环保性等方面,具体的检测标准和规范可能会因国家或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在中国,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相关标准主要由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例如:
1. GB/T 13940-2009《阴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水溶液的电导率测定方法》
2. GB/T 16682-2014《洗涤剂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羧酸盐和酯类的测定》
3. HG/T 2527-2012《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椰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6501)》
4. GB/T 17404-2008《工业用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此外,对于产品的纯度、活性物含量、pH值、稳定性、生物降解性、毒性等也有相应的要求和测试方法。
在国际上,如ISO(国际标准化组织)、ASTM(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等也都有相应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相关标准。
请注意,以上仅为部分示例,具体标准应根据实际产品类型及应用领域查询最新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检测流程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生产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原料准备: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主要原料包括石油化学品(如环氧乙烷、环氧丙烷)、脂肪醇(如十二醇、十八醇)、以及一些特殊的起始剂(如胺类、酸类)。这些原料需根据所需的最终产品类型和性能进行精确配比和预处理。
2. 合成反应:在严格控制温度、压力和搅拌速度等条件下,将脂肪醇与环氧乙烷或环氧丙烷进行加成反应。这个过程通常是在带有搅拌和冷凝回流装置的高压反应釜中进行,生成聚氧乙烯醚或聚氧丙烯醚,这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主要成分。
3. 中和反应(若需要):对于某些含有未反应羟基的产品,可能需要通过中和反应引入羧酸盐、磺酸盐等离子化基团以改善其水溶性和性能。
4. 脱水处理:反应结束后,通过蒸馏或其他方法去除未反应的环氧乙烷或环氧丙烷以及副产物水分。
5. 后处理与纯化:经过脱水后的物料,进一步通过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等工序,得到纯净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6. 检验与包装:对制得的产品进行质量检测,包括但不限于外观、色泽、活性物含量、pH值、溶解性、稳定性等指标,合格后按照规格要求进行包装入库。
以上为典型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生产流程,具体工艺参数和设备会根据不同的生产工艺和产品需求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