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及原料中过敏原成分检测
来源:健明迪检测
公司简介
健明迪检测提供的食品及原料中过敏原成分检测,食品及原料中过敏原成分检测是指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对预包装食品、半成品或食品原料中的潜在过敏原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的过程,报告具有CMA,CNAS认证资质。
食品及原料中过敏原成分检测是指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对预包装食品、半成品或食品原料中的潜在过敏原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的过程。过敏原是指某些特定的食物成分,如牛奶、鸡蛋、花生、坚果、鱼、贝壳类海鲜、小麦、大豆等,这些成分对一部分人群可能引发过敏反应,严重的甚至可以导致生命危险。因此,食品及原料中过敏原成分的检测对于保障食品安全,特别是保护易过敏体质消费者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检测标准
对于食品及原料中的过敏原成分检测,各国和地区的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但通常会遵循相关国际组织如世界卫生组织(WHO)或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的指南。在中国,主要参考的标准有:
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过敏原物质检测方法》(GB/T 35845-2018):此标准规定了通过免疫学方法(如ELISA法)对食品中常见八大类过敏原(包括牛奶、鸡蛋、鱼、甲壳类、小麦、花生、大豆和坚果及其制品)的检测方法。
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11):该标准要求预包装食品必须在标签上明确标注含有致敏物质的名称,以帮助过敏体质消费者避免摄入相应的过敏原。
同时,企业还应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确保产品符合国家关于过敏原管理的各项要求。
在欧盟,其实施的是《欧盟食品安全法规 (EC) No 1169/2011》,其中明确规定了14种强制性标识的食品过敏原。
总的来说,食品及原料中过敏原成分的检测标准主要是为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健康安全,要求企业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严格控制过敏原污染,并在产品标签上清晰标注可能存在的过敏原信息。
检测流程
食品及原料中过敏原成分的检测流程一般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1. 样品接收与登记:
检测机构接收客户送检的食品或原料样品,并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样品名称、规格、批号、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商信息等。
2. 预处理与制备:
根据不同类型的食品和检测需求,对样品进行粉碎、匀浆、提取、浓缩等预处理操作,以确保过敏原成分能够充分释放并均匀分布于待测样本中。
3. 过敏原筛选与定量检测:
采用合适的免疫学方法(如ELISA、Western Blot)、分子生物学方法(如PCR)、蛋白质组学方法等对常见的八大类过敏原(如牛奶、鸡蛋、花生、坚果、鱼、贝壳类海鲜、小麦、大豆)或其他特定过敏原进行定性和/或定量检测。
4. 实验分析与结果判定:
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对照相关标准或阈值进行结果判定,确定样品中是否含有过敏原以及其含量是否在安全范围内。
5. 报告编写与审核发布:
检测完成后,出具详细的检测报告,包括样品信息、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实验结果、结论等内容。经过内部质量控制和技术人员审核后,将报告正式发给客户。
6. 后续服务:
针对检测结果,为客户提供必要的解读和咨询服务,必要时协助企业改进生产工艺、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以上是一般的检测流程,具体操作可能会因不同的实验室规定、检测方法和设备而有所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