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伤寒沙门氏杆菌回复突变试验
来源:健明迪检测
公司简介
健明迪检测提供的鼠伤寒沙门氏杆菌回复突变试验,鼠伤寒沙门氏杆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test)是一种常用的检测化学物质是否具有潜在遗传毒性(即是否为致突变剂)的生物测试方法,报告具有CMA,CNAS认证资质。
鼠伤寒沙门氏杆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 test)是一种常用的检测化学物质是否具有潜在遗传毒性(即是否为致突变剂)的生物测试方法。该试验由微生物学家Bruce N. Ames在1970年代初创立。
在实验中,科学家使用一种特殊的鼠伤寒沙门氏杆菌菌株,这种菌株由于其DNA发生突变而导致不能合成组氨酸,只能在添加了组氨酸的培养基上生长。当待测化学物质加入到培养基中,如果该物质能够引起菌株DNA的回复突变(即将原来的突变基因修复或诱导产生新的正常基因),那么细菌就能重新获得合成组氨酸的能力,在不含组氨酸的培养基上形成可见的菌落。
因此,通过观察在不含组氨酸的培养基上是否出现菌落,就可以判断待测化学物质是否存在遗传毒性,进而评估其可能对人体和环境带来的潜在危害。
检测标准
鼠伤寒沙门氏杆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 test)是一种用于检测化学物质是否具有潜在遗传毒性(即是否为致突变剂)的生物检测方法。其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实验菌株:通常采用鼠伤寒沙门氏杆菌的一些特定突变型,如TA98、TA100、TA1537、TA1538和TA102等,这些菌株对不同的致突变机制敏感。
2. 实验步骤:将待测物与菌株在培养基中共同孵育,然后在缺乏相应营养成分(如组氨酸或色氨酸)的平板上进行孵化,如果待测物能引起菌株回复突变,则能在平板上长出菌落。
3. 阳性对照:包括已知的致突变剂如硫酸二乙酯(DES)、4-硝基喹啉-1-oxide (4NQO) 等,应能产生明显的回复突变率增加。
4. 负对照:一般使用溶剂对照,确保实验过程中除待测物外其他因素不影响结果。
5. 结果判断:统计各处理组和对照组的菌落数,计算回复突变率。若待测物处理组的回复突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呈剂量-效应关系,则认为该待测物具有遗传毒性。
需要注意的是,鼠伤寒沙门氏杆菌回复突变试验只是体外筛查实验,不能完全预测体内情况,对于阳性结果的化合物,还需要进一步通过体内或其他体外遗传毒性试验进行验证。
检测流程
鼠伤寒沙门氏杆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 test)是一种广泛用于检测化学物质是否具有潜在遗传毒性的重要体外实验方法。以下是其基本流程:
1. 菌株准备:选择鼠伤寒沙门氏杆菌的组氨酸缺陷型突变株,如TA98、TA100等,这些菌株在缺乏组氨酸的培养基上不能生长。
2. 待测物处理:将待测化学物质进行适当的稀释,制备出一系列浓度梯度。
3. 诱变剂阳性对照设置:同时设立已知能引起回复突变的物质(如硫酸二乙酯等)作为阳性对照组。
4. 实验操作:将各浓度的待测物与菌株混合,并将其涂布于缺乏组氨酸的营养平板上,同时设立空白对照(仅含菌株)、阴性对照(菌株+溶剂)和阳性对照。
5. 培养观察:将平板置于适宜温度下倒置培养一段时间(通常为1-3天),使细菌有机会发生回复突变并在平板上形成可观察到的菌落。
6. 结果分析:统计各组平板上的菌落数,若待测物处理组的菌落数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且与阳性对照组趋势一致,提示该待测物可能具有遗传毒性。
7. 剂量反应关系评估:分析不同浓度待测物对应的回复突变率,以进一步判断其遗传毒性效应是否存在剂量依赖性。
以上就是实验室进行鼠伤寒沙门氏杆菌回复突变试验的基本流程,实际操作中还需遵循相关国家标准或国际指南,确保实验过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