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回复突变试验 CMA CNAS检测报告
来源:健明迪检测
公司简介
健明迪检测提供的细菌回复突变试验,细菌回复突变试验,也称为Ames试验,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检测化学物质遗传毒性(特别是致突变性)的体外实验方法,报告具有CMA,CNAS认证资质。
细菌回复突变试验,也称为Ames试验,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检测化学物质遗传毒性(特别是致突变性)的体外实验方法。该试验由美国科学家Bruce N. Ames在1973年首次提出并建立。
该试验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鼠伤寒沙门氏菌或大肠杆菌等微生物作为模型生物,这些菌株经过特定处理后,在某些营养因子上成为依赖性的突变体。如果待测化学物质具有致突变性,那么它能够引起这些菌株DNA的突变,使得原本不能自主合成所需营养因子的突变体回复到野生型,能够在不含该营养因子的培养基上生长。
通过统计经受试物处理后能在特殊培养基上回复生长的菌落数量,可以评估该化学物质的致突变活性。这项试验在环境监测、食品安全、药物研发等领域中广泛应用,有助于预防和控制可能引发遗传损伤和致癌风险的物质。
检测标准
"细菌回复突变试验"通常指的是 Ames 试验,这是一种检测化学物质是否具有潜在遗传毒性(特别是致突变性)的体外生物检测方法。该试验的标准主要参考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以及我国的相关标准和指南,例如:
1. OECD 471: Bacterial Reverse Mutation Test:这一指导原则详细规定了试验菌株的选择(如 Salmonella typhimurium 的特定菌株TA98, TA100等)、测试化合物的处理、实验步骤(包括预试验、剂量选择、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设置)、结果分析及阳性对照物的选择与使用等。
2. 我国GB/T 15193.3-2014《化学品遗传毒性鉴定 第3部分: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这是我国针对 Ames 试验的具体国家标准,内容涵盖了试验目的、原理、试剂和材料、仪器设备、试验菌株、试验程序、结果判定、质量控制等多个方面。
在进行细菌回复突变试验时,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操作,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检测流程
细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 test)是一种用于检测化学品、药物、食品添加剂等是否具有基因毒性,特别是潜在致突变性的体外生物检测方法。以下是一般流程:
1. 试验菌株准备:选用已知的具有特定突变类型的沙门氏菌菌株,如TA97、TA98、TA100、TA102、TA1535、TA1537等。
2. 待测物处理:将待测物用溶剂溶解并进行系列稀释,得到不同浓度的待测物溶液。
3. 培养基制备:配制含有适当营养成分和指示剂的培养基,如琼脂平板。
4. 试验组设置:在琼脂平板上分别加入待测物溶液、阳性对照(已知的致突变物质)、阴性对照(溶剂)以及无菌水对照。
5. 接种菌株:将预培养好的细菌菌液均匀涂布在各平板上,使待测物与菌株充分接触。
6. 孵育:将平板倒置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在适宜温度下(通常为37℃)孵育16-24小时。
7. 菌落计数:通过观察和计数平板上出现的回变菌落(颜色、形态不同于野生型的菌落),分析待测物是否引起菌株回复突变。
8. 结果分析:根据回变菌落数量与对照组比较,判断待测物是否具有致突变性。如果待测物组回变菌落数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并且其剂量-效应关系明显,则认为该待测物具有致突变活性。
需要注意的是,这是一项专业技术服务,应由具备相应资质和能力的实验室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