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频频率变化抗扰度试验

公司简介
健明迪检测提供的工频频率变化抗扰度试验,工频频率变化抗扰度试验,是指考核电子、电气设备或系统在电源频率发生预期变化时,能否正常工作的一种电磁兼容性(EMC)测试项目,报告具有CMA,CNAS认证资质。
工频频率变化抗扰度试验,是指考核电子、电气设备或系统在电源频率发生预期变化时,能否正常工作的一种电磁兼容性(EMC)测试项目。在实际电力系统运行中,电网的频率可能会由于负荷波动等因素而偏离额定值(我国为50Hz),这种频率的变化可能对一些依赖于工频供电的设备或系统造成影响。
试验过程中,会通过调整供电电源的频率,在设备或系统的额定电压下,模拟电网频率的上升或下降情况,检验被试设备在此条件下的性能表现,如功能是否正常、性能是否下降、是否出现误动作等,以此评估其抵抗工频频率变化的能力。
检测标准
工频频率变化抗扰度试验主要针对电力系统中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是检验设备在电网频率发生变动时能否正常工作的关键测试项目。在中国,相关的标准主要包括:
1. GB/T 14549-1993《电能质量 公用电网谐波》:虽然该标准主要关注的是谐波问题,但也间接涉及到电网频率的变化,规定了我国公用电网频率的允许偏差范围。
2. GB/T 15945-2008《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对电力系统频率稳定性的要求进行了规定,包括正常运行时频率偏差以及事故状态下的频率恢复能力等。
3. GB/T 19862-2015《电能质量 电压波动和闪变》:在电压波动和闪变测试中,电网频率的变化也会造成影响,该标准对此类现象进行了定义和限值规定。
专门针对设备抗工频频率变化扰动的试验标准,目前可能没有明确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但在某些特定行业的设备测试规范中,可能会有关于工频频率变化抗扰度的具体要求。例如,对于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发电设备,以及一些需要在复杂电网环境下稳定运行的高端电气设备,其产品标准或认证过程中可能会包含此项测试内容。
因此,具体的工频频率变化抗扰度试验方法和判据,应根据待测设备的类型和应用领域,参照相关的产品标准或试验规程进行。
检测流程
工频频率变化抗扰度试验流程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1. 试验准备阶段:
确定测试样品:明确被测设备及其主要功能和性能参数。
设定试验条件:根据相关标准(如GB/T 17626.14或IEC 61000-4-13等)设定试验等级、频率变化范围、持续时间等参数。
设备与环境准备:确保实验室环境满足测试要求,将被测设备正确安装在电磁兼容(EMC)测试暗室内,并连接好必要的辅助设备。
2. 预测试阶段:
功能及性能确认:在未施加干扰前,对被测设备进行基本的功能和性能测试,记录正常状态下的运行数据。
被试品设置:按照标准要求,可能需要关闭某些非关键功能以降低干扰影响,或者采取适当的屏蔽措施。
3. 试验实施阶段:
连接工频频率变化发生器:通过电源线注入模拟的工频频率变化信号。
执行测试:按照预定的试验程序,逐步改变供电电源的频率,观察并记录被测设备在不同频率下的工作状态和性能指标。
异常情况记录:如果设备出现异常或故障,详细记录下此时的频率值以及设备的具体表现。
4. 后测试评估阶段:
数据分析:对比试验前后设备的各项性能指标,判断设备是否达到标准规定的抗扰度要求。
结果报告:编写详细的测试报告,包括试验条件、过程、结果以及可能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5. 复测验证: 如设备未能通过测试,经改进后可重新进行试验,直至达到标准要求。
以上流程是一个通用的工频频率变化抗扰度试验流程,具体操作需严格遵循相关的国际、国家或行业标准。
工频频率变化抗扰度试验
行业解决方案
我们的服务
官方公众号
客服微信

为您推荐
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

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

交流电源端口谐波试验

交流电源端口谐波试验

阻尼振荡磁场试验

阻尼振荡磁场试验

直流电源输入端口纹波抗扰度试验

直流电源输入端口纹波抗扰度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