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调和油检测 CMA CNAS检测报告

公司简介
健明迪检测提供的食用调和油检测,食用调和油检测是指对市场上销售的或企业生产的各种食用调和油进行一系列质量及安全指标的测定分析。调和油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食用油脂,按照一定比例调配而成的,报告具有CMA,CNAS认证资质。
食用调和油检测是指对市场上销售的或企业生产的各种食用调和油进行一系列质量及安全指标的测定分析。调和油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食用油脂,按照一定比例调配而成的。检测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脂肪酸组成:检测调和油中各类脂肪酸的含量,如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等,以评价其营养价值。
2. 卫生指标:检测调和油中的黄曲霉毒素B1、苯并[a]芘、重金属(铅、砷、汞等)、过氧化值、酸价等是否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3. 添加剂检测:检查调和油中是否存在非法添加或超量使用抗氧化剂、色素、香精等食品添加剂的情况。
4. 标签标识:核查产品标签上标注的成分与实际检测结果是否一致,以及产品名称、生产厂家、生产日期、保质期、配料表、营养成分表等信息是否合规。
通过以上各项检测,可以有效评估食用调和油的产品质量和安全状况,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和健康。
食用调和油检测标准
食用调和油的检测标准主要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油》(GB 2716-2018)以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脂肪酸的测定》(GB 5009.168-2016)等相关国家标准进行。此外,针对调和油的特点,还需要参考《食用调和油》(SB/T 10292-2018)行业标准。
具体检测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理化指标**:如色泽、气味、透明度、水分及挥发物含量、不溶性杂质、酸价、过氧化值、烟点等。
2. **脂肪酸组成**:通过气相色谱法等方法测定各类脂肪酸的含量,以判断其原料油脂的真实性及比例是否与标签标识相符。
3. **卫生指标**:包括但不限于黄曲霉毒素B₁、苯并[a]芘、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等安全性指标。
4. **标签标识**:产品名称、配料表、质量等级、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条件、生产厂家、地址等信息应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11)的要求。
各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以上相关标准执行,确保产品质量安全,消费者权益得到保障。同时,市场监管部门也会定期或不定期对市场上销售的食用调和油进行抽检,以保证产品的合规性和安全性。
食用调和油检测流程
食用调和油检测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样品采集与接收:首先,由客户或者检测机构按照规定方法随机抽取食用调和油样品,并做好详细记录。然后,样品送至检测实验室进行接收。
2. 样品登记与预处理:实验室对收到的样品进行登记,包括样品名称、规格、生产日期、生产厂家等信息,并根据检测需求对样品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如分装、均质化等。
3. 制定检测方案:根据相关国家标准(如GB 2716-20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油》、GB 2761-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等)以及客户需求,制定详细的检测项目和方案,可能包括酸价、过氧化值、脂肪酸组成分析、黄曲霉素等指标。
4. 实验室检测:在实验室内,由专业技术人员使用专业设备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各项指标的测定。
5. 数据处理与结果审核:检测完成后,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得出初步检测结果,然后由高级技术员或质量管理人员进行结果审核。
6. 出具报告:确认检测结果无误后,出具正式的检测报告,报告中应包含样品信息、检测项目、检测依据、检测结果等内容,并加盖CMA/CNAS等资质印章。
7. 报告发放与服务跟踪:将检测报告发放给客户,并根据需要提供后续的技术咨询和服务跟踪。
以上是一般的食用调和油检测流程,具体可能会因不同检测机构的规定及客户需求有所差异。
食用调和油检测
行业解决方案
我们的服务
官方公众号
客服微信

为您推荐
生物油脂检测

生物油脂检测

牛奶氮含量测定

牛奶氮含量测定

牛奶氯化物含量检测

牛奶氯化物含量检测

奶油检测

奶油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