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模型通过长期观察普通狼疮小鼠模型,待其到40周龄时,检测其dsDNA等,结合皮肤症状变化,来确定慢性狼疮皮肤病模型的建立。目前国际上尚欠缺类似模型,为研究狼疮皮肤病发病机制提供了工具。
模型动物饲养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动物房SPF级动物实验室,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SYXK(鄂)2015-0027。
(1)建筑特点
门采用专用净化密闭门并配备观察窗。单向走道呈顺时针走向设计。屏障系统内共有大鼠饲养室1间,小鼠饲养室3间,隔离观察室1间,实验准备室1间,洁物存放室1间,清洗消毒室1间。此外,屏障系统外配有监控室、机房和配电室等。
(2)设计参数
室内温度:20~26°C;日温差:≤4°C;相对湿度:40%~70%;换气次数:15~20次/h;气流速度:≤0.2m/s;压强梯度:20~50Pa;空气洁净度:7级;菌落数:≤3个/皿;氨浓度:≤14mg/m3;噪声:≤60dB;Z低工作照度:≥200lx;动物照度:15~20lx;昼夜明暗交替时间:12/12h。
(3)通风和空调系统
动物实验室采用全新风中央空调通风系统。空气经过初、中、三级过滤器后进入实验室内环境。
(4)照明系统
一更、淋浴、二更、气闸、清洁走道、洁物存放处、污物走道、缓冲间和清洗消毒间、动物饲养室、实验准备间、隔离观察室和功能实验室等安装有手动和自动开关,根据实际需要,调节控制室内照明灯。未启用房间、清洁走道、洁物存放处、污物走道等在每日中午12点和晚上8点开启紫外线灯照射1h。
(5)通讯系统
因为SPF级动物实验室的环境和设施具有特殊要求,人员进入后不能随意出入,而室内外的联系又十分重要,故室内各房间均安装内部电话机,按照房间顺序编排电话号码,各室内电话可相互连通,并均与监控室总机保持联系,保证实验室内外信息的及时沟通。
(6)监控系统
对SPF级动物实验室的出入口、走道、实验动物饲养室、功能操作室等重要位置均安装了可作270°旋转的摄像机,能够及时了解设施的运行状态;也能有效督促实验人员执行科学的操作规程,避免人为因素造成室内环境和设施的污染;并对整个实验期间的动物状态和反应进行观察,减少对动物的滋扰。
(7)供水系统
SPF级实验动物饮用水以纯净水为宜。本实验室采用管道供水,将处理后的纯净水用塑胶管道输送到屏障系统内实验准备室,设置接水槽,为实验动物供应灭菌的饮用水和屏障系统内用水。要经常更换和清洗输水管道,清洗笼具的用水添加适当比例的84消毒液。
(8)供电系统、警报系统和消防设施
SPF级动物实验室要求全天候不间断供风和供电,如果出现故障,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就可能导致环境设施的污染、动物感染或死亡,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应对SPF级动物实验室使用独立稳定的供电系统,并配备有应急电源。在中央空调机房控制室安装风机故障警报系统,以便及时检修和维护,保证设施的安全运行。
(9)消毒灭菌设备
为防止外界物品进入SPF级动物实验室时所携带的细菌污染室内环境和造成动物交叉感染,按照不同物品的特性,进行紫外线照射消毒、渡槽消毒液消毒或专用的机动门真空灭菌器消毒。
(10)动物饲养笼具
饲养大、小鼠的笼具聚碳酸脂材料的塑胶笼具,具有高透明、耐高压、耐高温、耐酸碱等特点。通用的不锈钢笼具长、宽、高分别为40、30、20cm,适用于单笼饲养有特殊要求的实验动物,配有底盘和食槽,确保实验动物有充足的采食和活动空间,同时也保证室内环境的清洁。
(11)垫料的选择和使用
在使用塑胶垫料时,垫料是大小鼠直接接触的铺垫物,起到吸湿、保暖和造窝的作用。垫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大小鼠术后的恢复、生长发育和繁殖性能。目前,所使用的垫料主要有玉米秸垫料、刨花垫料。
(12)饲料配制
大小鼠的生产型饲料和维持型饲料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科学配制生产。每半年检测一次饲料的微生物指标和有效营养成分指标,保证饲料的质量。
1、肝脏大体形态变化
C57BL/6J小鼠给予高脂肪饲料连续喂养12周,取肝脏组织。
图1 肝脏大体形态变化
肉眼可见HFD小鼠模型肝脏呈黄色,轻度肿大。
2、肝脏脂肪水平指标检测:
C57BL/6J小鼠给予高脂肪饲料连续喂养12周,取肝脏组织,行Western Blot检测脂肪肝相关指标。
图2 脂肪肝相关指标检测
3、肝脏脂滴染色
C57BL/6J小鼠给予高脂肪饲料连续喂养12周,取肝脏组织,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行油红O染色。
图3 肝脏组织切片油红O染色
4、血清脂滴水平检测
C57BL/6J小鼠给予高脂肪饲料连续喂养12周,取血清,检测血清中脂滴表达水平。
图4 血清脂滴表达情况
1.C57BL/6J 小鼠
品系来源 :1921年 C.C.Little用 Lathrop小鼠作近亲培育时,用No7雄鼠和No.52雌鼠交配,培育成C57。在C57中将毛色呈黑色的进行固定,培育成C57BL。1937年Ltle将维持的C57BL第六组亚系定名为C57BL6,将第十组亚系定名为C57BL10,继而分别维持至今。1947年从 Little引入到美国 Jackson Lab,形成C57BL/6J:1951年从 Jackson Lab将第32代引入到NH,形成c57BL6N亚系;1974年 Charles River从NH引入并于1975年进行了剖腹产。六十年代从 Jackson Lab引入到日本实验动物中央研究所,1986年自日本实验动物中央研究所引入到中科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2001年中国北京维通利华从美国 Charles River引入第59代核心群。
2.高脂饮食对照小鼠:C57BL/6J小鼠,名称:C57BL/6J小鼠,同类系(Consomic Rat)。
3.诱导方法:C57BL/6J小鼠给予高脂肪饲料连续喂养12周,每周监测小鼠体重、饮食及饮水,并分别在第6周和12周检测糖耐量和胰岛素耐量判断模型进展。实验结束前,禁食8小时,取血液测量血生化等指标,取肝脏进行称重,病理及相关蛋白分析。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前者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性有关,而后者则由某些特殊原因所致。营养过剩所致体重增长过快和体重过重,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谢综合征相关脂肪肝,以及隐源性脂肪肝均属于原发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范畴;而营养不良、全胃肠外营养、减肥手术后体重急剧下降、药物/环境和工业毒物中毒等所致脂肪肝则属于继发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范畴。
高脂肪饮食诱导非酒精性脂肪肝动物模型是目前应用于抗肝脏脂肪变性和脂肪肝病药物评估的主要研究模型。非酒精性脂肪肝是无过量饮酒史、肝细胞内脂肪堆积以致肝细胞脂肪变性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症。20%碳水化合物、20%蛋白质和60%脂肪的高脂饲料连续喂养小鼠12周,小鼠吃进的食物所含的热量过多,超过机体的需要,多余的热量就会以脂肪的形式贮存起来,导致肝脏脂质堆积增加,肝细胞损伤加重。
中文名称:高脂肪饮食诱导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
英文名称:NA
类型:非酒精性脂肪肝动物模型
分级:NA
用途:用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研究。
研制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
保存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
Copyright © 2023.广州市健明迪检测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2046874号技术文章 检测服务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