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模型采用了CRISPR/Cas9技术,创新性地结合了人类遗传学与动物基因编辑技术,首次在小鼠上重构了与人类疾病类似的遗传模式,在Tbx6基因上同时引入无效突变和promotor区域的亚效等位基因,并将二者结合,形成复合杂合突变并获得相应的脊柱畸形表型。该模型是国际上首创的复合杂合突变脊柱畸形表型,对于解释先天性脊柱侧凸的分子机制和发病过程具有极高的研究讨论价值。
该基因编辑小鼠将在屏障隔离环境(北京协和医院实验动物中心)内进行繁育、饲养及相关实验,其监督管理措施由动物中心负责。屏障隔离期间将保持清洁,保证其具有SPF级别清洁度,减少感染及发病几率。严格实验室管理,防止小鼠外泄,实验设计时将禁止其与野生型小鼠交配,保证编辑基因组序列不向自然界流通。上述措施将保证该动物模型的生物安全性,避免其影响生态环境。
1. 生物学特征
手术组与假手术组相比,排尿受限,体型消瘦。
2. 临床表现
手术时可见大鼠尾部摆动,大鼠术后苏醒,双下肢瘫痪。
3. 发病过程
手术后即发病。
4. 临床诊断
BBB(大鼠脊髓损伤)评分标准:将大鼠后肢运动分为22个等级,完全瘫痪为分,完全正常为21分,两者之间根据功能恢复程度分别定为1-20分。
(一)实验动物及材料:
1. 8周龄SD大鼠,雌性;
2. 常规手术器械、显微镜、台灯;
3. 抗生素、2%戊巴比妥钠、碘伏、75%乙醇。
(二)制作方法
1. 大鼠麻醉后,固定,备皮,碘伏擦拭,分离皮肤、皮下组织,沿肌肉走向分离脊椎旁肌肉;
2. 确定T8-T10椎体位置,用镊子略加起T9椎体上端,用钳字去除椎体和椎板,暴露T9段脊髓;
3. 在显微镜和光源下用显微剪去除T9-T10段脊髓;
4. 压迫止血,用生理盐水冲洗创面,缝合肌肉和皮肤;
5. 术后每天给予抗生素,以防感染。
1.物种:大鼠
2.品系:SD
3.人类疾病:脊髓损伤
4.传染性:无
5.微生物:无
6.类别:疾病模型
中文名称:大鼠脊髓损伤模型
英文名称:Spinal cord injury Rat
类型:脊髓损伤动物模型
分级:NA
用途:微环境对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免疫调控机制研究。
研制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
保存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
Copyright © 2023.广州市健明迪检测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2046874号技术文章 检测服务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