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病毒感染可出现多种症状,其中有肠道胀气等炎症后表征。本模型首次报道了大鼠H1PV感染后的肠道炎症损伤,以及胀气等临床症状,并将其与肠道菌群的改变做关联分析。本模型是研究肠道病毒感染及损伤机制研究的模型。
H1PV为低于人间传染病名录三级安全风险的病原,人类感染风险低。
H1PV是大鼠必须排除的病原体,对动物有致病性。会干扰其他实验研究。
鉴于此,此感染实验必须在BSL-2级以上的生物安全实验室进行病原学实验,在ABSL-2实验室进行动物实验。
1、 鉴定、病原学检查信息
使用PCR方法进行组织病毒评价。病毒在肠道的病毒扩增呈现一过性。此模型的感染后长期的炎症损伤与免疫应答相关。
测试需和组织内参基因表达做均一化处理,如使用GAPDH做内参。
2、 表型分析
感染动物感染后明显临床表现。
3、 病理表型
大体病理可见感染动物出现肠道胀气。
组织病理可见回肠绒毛水肿,充血,炎细胞浸润。
回肠粘膜绒毛上皮细胞坏死,固有层血管扩张充血,炎细胞浸润。
实验材料
实验动物为SPF级Wistar大鼠,感染症状等与性别无明显关系,感染优选5周龄雄性大鼠。
实验使用毒株为ATCC来源H-1毒株(VR-356)。
实验环境
ABSL-2实验室,
使用负压IVC饲养动物。
使用AII型生物安全柜更换动物垫料,并进行感染等操作。
实验操作规程:
病毒扩增:在BSL-2实验室进行病毒扩增,并使用TCID50法测定病毒滴度。
使用100 TCID50/只动物进行灌胃感染。
监测动物临床表征变化。
动物处理伦理:
动物感染实验,动物的痛苦不可避免,应按照伦理审查确定研究的科学性,并根据研究需要减少动物的使用。
一、疾病概述
胃肠胀气是一种人类常见的症状,其诱发原因多样。消化道传播的病毒可导致病毒性肠炎,会导致造成胃肠蠕动功能下降,容易产生胃肠胀气,而且肠道内微环境变化可导致菌群失调,进而出现胀气等症状。
二、模型背景
1、H1细小病毒信息
大鼠H1细小病毒(H1 parvovirus ,H1PV)是大鼠的自身感染的病原体,大鼠感染后多无明显临床表现,但可存在肠道炎症反应。
2、实验动物背景信息
各品系大鼠对H1PV感染后多无症状。文献报道和我们自己的研究表明,Wistar近交品系的大鼠在新生期可出现典型的感染症状,成年动物感染后可出现消化道炎症。
3、研究背景
大鼠H1PV是一类大鼠的高流行病原,成年动物多不致病,但对幼龄大鼠有影响,干扰其发育,实验感染可致死。同属的KRV株病毒报道可至成年动物出现胀气症状。
参考文献:
Liang CT, Shih A, Chang YH et al. Microbial contaminations oflaboratory mice and rats in Taiwan from 2004 to 2007. J Am Assoc Lab Anim2009;48:381–6
Mahler M, Kohl W. A serological survey to evaluate contemporaryprevalence of viral agents and Mycoplasma pulmonis in laboratory mice and ratsin western Europe. Lab Anim 2009; 38: 161–5
Taylor K, Copley CG. Diagnosis of Kilham rat virus using PCR. LabAnim 1994;28:26–30.
中文名称:肠胀气大鼠H-1细小病毒感染模型
英文名称:Intestinal flatulence in rat H-1 parvovirus (H-1PV) infection model
类型:H1PV感染动物模型
分级:NA
用途:本模型是研究肠道病毒感染及损伤机制研究的模型。
研制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
保存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
Copyright © 2023.广州市健明迪检测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2046874号技术文章 检测服务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