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局部脑缺血模型

健明迪检测提供的猕猴局部脑缺血模型,讨论与结论 动物症状观察: 表现为体重减轻、弓背竖毛,在回输后的一个月后死亡,具有CMA,CNAS认证资质。
猕猴局部脑缺血模型
我们的服务 猕猴局部脑缺血模型

讨论与结论

动物症状观察:

表现为体重减轻、弓背竖毛,在回输后的一个月后死亡。

生物安全性

实验中涉及动物的操作程序已经得到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实验动物使用与管理委员会的批准(ILAS-GC-2012-001)。

评价验证

1.行为学表型:动物会出现肢体运动失调、震颤等一系列行为学改变。在术后 2 h , 1 、2 、3 、7 、14 、21 、28 、35 d 内,使用经过修改 、细化的 Kito 灵长类动物神经功能损害评分表对模型动物进行意识、骨骼肌肉协调、感觉系统 、意识系统的行为学相关测试进行评价.

2.影像学表型 : 动物在进行影像学检查时会出现明显的影像学改变,在造模后 24 h 进行 PET 扫描,对病灶大小进行观察记录。

3.组织病理学表型:动物造模部位会出现梗死等病理学变化。在造模后2 、5 周后分别处 死动物 2 只动物 ,经生理盐水及 10 %中性福尔马林 心脏灌注后, 取脑组织进行固定、切片 , 通过 HE 染 色、特殊染色等染色方法观察梗死灶周围的病理学改变。

动物清醒后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脑缺 血症状与体征。 病理学检查可见明显的坏死灶。 坏死灶周围脑组织水肿, 神经细胞变性坏死。

A 造模12小时梗死灶面积3.6*11.6mm;B造模后12小时,脑组织内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脑组织水肿; C造模后12小时,大脑皮质局部水肿,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大量吞噬棕黄色色素的泡沫细胞浸润; D造模后35天梗死灶面积1.2*6mm ;E造模35天后脑组织坏死,泡沫细胞浸润;F造模35天后脑组织坏死区毛细血管内黄色结晶,泡沫细胞浸润。

制备方法

麻醉后的动物采用俯卧位固定在立体定位仪上 ,颅顶区备皮 ,常规消毒手术区皮肤,沿矢状面在颅顶正中切开长约 4 ~ 5 cm 的切口 ,逐层分离皮下组织、帽装肌腱 、肌肉、骨膜 , 用扩张器充分暴露手术视野。使用便携式颅钻在顶 骨裂处进行颅骨钻孔 , 以钻透颅骨 , 达硬脑膜为止 (有落空感)。钻好的孔为椭圆形 ,大小为 3.0 cm × 1.5 cm , 其长轴与颅骨正中线垂直。将冷光源发生 器的发光口固定与颅顶开口处。周围用浸透生理盐水的无菌纱布覆盖伤口 。用铝箔纸遮盖动物眼睛, 避免光化学反应对动物视网膜的损害。静脉注射玫 瑰红 B35 mg kg ,从注射完毕开始计时 , 5 min 后打开 光源 ,电子光强选择 6 ,机械光强选择, 照射 10 min 。 第一次注射后 10 min 第二次注射玫瑰红 B , 浓度与 第一次相同。照射完毕后,向颞侧移动光源发光口, 在第二点照射 10 min 。缝合骨膜 、皮肤。肌肉注射青霉素 40 万 单位预防感染 。

研究背景

脑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是目前人类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 ,并常导致残疾, 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在脑血管疾病中以缺血性疾病的 发病率占据首位 。血管缺血性损伤是由于各种原因诱发脑血管栓塞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 ,进一步诱发脑神经细胞变性、坏死 ,最终导致神经功能障碍 、丧失的一类疾病。在临床上 , 引起缺血性损害的原因多种多样。由于缺血是一种供血异常, 血管因素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猕猴在进化上与人类高度同源,种属差异小,在组织结构和生理特征上与人类极为相似,这一突出特点奠定了恒河猴动物在药物生产和评价、功能和进化比较基因组学研究、人类重大疾病模型复制和应用、再生医学等研究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优势地位

模型信息

中文名称: 猕猴局部脑缺血模型

英文名称:NA

类型:脑血管疾病动物模型

分级:NA

用途:用于脑血管疾病研究。

研制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

保存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

我们的服务
行业解决方案
官方公众号
客服微信

为您推荐
PINK1突变恒河猴帕金森模型

PINK1突变恒河猴帕金森模型

强迫症PIPING小鼠模型

强迫症PIPING小鼠模型

EV71感染小鼠轻症模型

EV71感染小鼠轻症模型

EV71感染人PSGL-1转基因小鼠模型

EV71感染人PSGL-1转基因小鼠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