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工作程序及方案编制要点分析

公司简介
健明迪检测提供的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工作程序及方案编制要点分析,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是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固定、转移、吸收、降解或转化场地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含量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或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的过程。污染场地土壤修复的目标是,由场地环境调查和风险评估确定的目标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生态受体不产生直接或潜在危害,或不具有环境风险的污染修复终点。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模式是对污染场地进行修复的总体思路,包括原地修复、异地修复、异地处置、自然修复、污染阻隔、居民防护和制度控制等,又称修复策略。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方案编制大纲
1总论
1.1任务由来
1.2编制依据
1.3编制内容
2场地问题识别
2.1所在区域概况
2.2场地基本信息
2.3场地环境特征
2.4场地污染特征
2.5土壤污染风险
3场地修复模式
3.1场地修复总体思路
3.2场地修复范围
3.3场地修复目标
4修复技术筛选
4.1土壤修复技术简述
4.2土壤修复技术可行性评估
5修复方案设计
5.1修复技术路线
5.2修复技术工艺参数
5.3 修复工程量估算
5.4修复工程费用估算
5.5修复方案比选
6环境管理计划
6.1修复工程监理
6.2二次污染防范
6.3工程验收监测
6.4环境应急方案
7修复工程设计
8成本效益分析
8.1修复费用
8.2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9结论
9.1可行性研究结论
9.2问题和建议

更多场地调查的问题可咨询健明迪检测。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方案编制要求
修复方案要全面和准确地反映出全部工作内容。报告中的文字应简洁和准确,并尽量采用图、表和照片等形式描述各种关键技术信息,以利于施工方制定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工程施工方案。
修复方案应根据污染场地的环境特征和污染场地修复工程的特点选择附录A全部或部分内容进行编制。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方案编制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选择修复模式
在分析前期污染场地环境调查和风险评估资料的基础上,根据污染场地特征条件、目标污染物、修复目标、修复范围和修复时间长短,选择确定污染场地修复总体思路。
2、筛选修复技术
根据污染场地的具体情况,按照确定的修复模式,筛选实用的土壤修复技术,开展必要的实验室小试和现场中试,或对土壤修复技术应用案例进行分析,从适用条件、对本场地土壤修复效果、成本和环境安全性等方面进行评估。
3、制定修复方案
根据确定的修复技术,制定土壤修复技术路线,确定土壤修复技术的工艺参数,估算污染场地土壤修复的工程量,提出初步修复方案。从主要技术指标、修复工程费用以及二次污染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方案可行性比选,确定经济、实用和可行的修复方案。
基本原则和工作程序
1、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
采用科学的方法,综合考虑污染场地修复目标、土壤修复技术的处理效果、修复时间、修复成本、修复工程的环境影响等因素,制定修复方案。
2)可行性原则
制定的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方案要合理可行,要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针对污染场地的污染性质、程度、范围以及对人体健康或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合理选择土壤修复技术,因地制宜制定修复方案,使修复目标可达,修复工程切实可行。
3)安全性原则
制定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方案要确保污染场地修复工程实施安全,防止对施工人员、周边人群健康以及生态环境产生危害和二次污染。
2、工作程序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方案编制的工作程序如图1所示。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的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是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固定、转移、吸收、降解或转化场地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含量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或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的过程。污染场地土壤修复的目标是,由场地环境调查和风险评估确定的目标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生态受体不产生直接或潜在危害,或不具有环境风险的污染修复终点。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模式是对污染场地进行修复的总体思路,包括原地修复、异地修复、异地处置、自然修复、污染阻隔、居民防护和制度控制等,又称修复策略。 场地调查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工作程序及方案编制要点分析
我们的服务
行业解决方案
官方公众号
客服微信

为您推荐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方案编制流程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

土壤调查评估探讨:评估规范与程序流程分析

土壤调查

场地环境监测计划如何制定

场地环境监测

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HJ 25.2—2014代替HJ/T 25-1999)

场地环境监测